最新访谈
主题 2023年度云南省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调查新闻发布会
时间 2024-04-18
嘉宾 中共云南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成员,云南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彭国军先生;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马德芳先生; 云南省政务服务管理局副局长徐静女士; 云南省律师协会会长万立先生; 楚雄州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龙俊波先生; 中共安宁市委副书记、安宁市人民政府市长浦泰先生; 中共澜沧县委副书记、澜沧县人民政府县长罗爱平先生。
提示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定于2024年4月18日下午,在云南海埂会堂玉兰厅,举行2023年度云南省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调查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委依法治省办、省交通运输厅、省政务服务管理局、省律师协会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对外新闻处处长 宗霞: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2023年度云南省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调查新闻发布会。

法治兴则国家兴。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努力建设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法治云南。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共同的努力,我省法治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到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省交通运输厅、省政务服务管理局、省律师协会、楚雄州、安宁市、澜沧县有关负责同志,向大家介绍2023年度云南省法治建设及群众满意度调查的有关情况,并就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中共云南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成员,云南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彭国军先生;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马德芳先生;

云南省政务服务管理局副局长徐静女士;

云南省律师协会会长万立先生;

楚雄州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龙俊波先生;

中共安宁市委副书记、安宁市人民政府市长浦泰先生;

中共澜沧县委副书记、澜沧县人民政府县长罗爱平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驻滇媒体和省内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欢迎大家的光临!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有两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有请中共云南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成员,云南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彭国军先生介绍2023年度我省法治建设及群众满意度调查的有关情况。

 

中共云南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成员,云南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 彭国军: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省司法厅向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记者朋友们表示诚挚欢迎,衷心感谢大家对云南省法治建设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向大家介绍2023年度云南省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调查情况。

       一、全省综合满意率连续4年保持在97%以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为准确反映人民群众对法治云南建设的真实感受,客观了解群众的真实意见,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从2017年起委托省统计局,以第三方测评的方式,每年在全省开展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调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主任王宁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多次作出批示、提出要求。4月15日,王宁书记在《2023年度云南省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调查报告》上批示:“请各地市认真对照,查找自己的问题,重点加以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详实的数据梳理分析法治建设中群众不满意的短板问题,把“问题清单”变成“工作清单”,把“群众呼声”变成“行动哨声”,持续提升法治云南建设工作质效。

过去一年,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开展各类宣讲3.5万场次,组织完成3.76万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全覆盖集中轮训,并对280万名基层党员进行培训,进一步深化干部群众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解把握,转化为指导法治实践的强大力量,法治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2023年度全省法治建设群众综合满意率达97.09%,连续4年保持在97%以上。

一是全面依法治省统筹推进更加有力。坚决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法治云南建设全过程,召开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部署年度重点任务,扎实开展州(市)和省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现场述法,层层压实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责任。紧贴云南实际探索依法治省路径和模式,制定深入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省的实施意见、市县法治建设议事协调工作机制任务清单等,优化法治建设成效考核考评细则,综合运用“述、考、评、督、责”等“指挥棒”推动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落实落细。

二是严格依法行政更加深入。深化简政放权改革,协同推进省市县行政职权一体赋权,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发布政务服务州级负面清单72项、县级负面清单75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提高到98.02%、全程网办率提高到81.97%。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展民营经济法治建设“10大护航行动”,出台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提质23条措施,评查涉企行政执法案卷6万余卷、涉企行政复议案件近2000件。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开展民生领域“铁拳”行动、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等。纵深推进第一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命名20个示范地区、10个示范项目,法治政府示范创建的标杆作用、样板效应逐步凸显。

三是法律服务惠民便民成色更足。建成覆盖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1.6万余个,畅通特定群体法律援助绿色通道,设立各类法律援助工作站2671个,全省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1万余件,12348热线平台实现为群众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法律咨询服务,“一村一法律顾问”实现100%全覆盖,为村(居)民提供法律咨询、解答、引导等服务82488件次,便民利民惠民的法律服务供给不断优化。出台涉外法律服务业助力云企“走出去”意见,鼓励引导15家律师事务所到境外设立分支机构、16家公证机构参与司法部海外远程视频试点,服务中国企业和公民“走出去”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四是依法治理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建成覆盖乡镇(街道)、村(社区)的调解委员会17725个,全年共调解矛盾纠纷25万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38%。常态化做好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和包案化解工作,各级领导干部下访接访2.02万批次,信访总量批次和人次同比分别下降18.7%、19.95%。切实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全省新收行政复议(监督)申请7302件,超过同期法院系统一审行政诉讼案件数量。深入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组建省州县三级161支77694人专项普法工作队全覆盖下沉到乡镇(街道)、村(社区),有效预防“民转刑”“刑转命”案件。

       二、2023年度全省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调查结果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坚持全程不做干预和引导,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估的专业性、独立性,以电话和网络两种调查方式获得有效样本量1057247份,通过测算后得出调查结果。

从综合指标看,全省综合满意率为97.09%,16个州(市)中有11个州(市)的满意率超过了这一数值,位居前3位的是:楚雄州(98.45%)、怒江州(98.24%)、西双版纳州(98.07%);满意率最高的州(市)与最低的州(市)之间的差距,呈持续缩小趋势。

从单项指标看,纳入满意率计算的5个问题调查数据分别为:一是关于“到本地政务服务中心或网上平台办事”,满意率为98.27%;二是关于“本地政法机关执法办案和服务群众情况”,满意率为96.74%;三是关于“行政部门公正文明执法和服务群众情况”,满意率为94.97%;四是关于“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员、法律援助人员等提供法律服务”,满意率为96.25%;五是关于“社会面法治宣传活动”,满意率为99.21%。

       三、调查反映出的突出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措施

通过调查,反映出法治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为:一是行政执法水平有待提升,比如基层仍存在执法不规范、执法方式简单僵化、粗暴执法、机械执法、随意执法等。二是法治领域的民生服务水平有待提升,比如在服务政策的配套完善、服务产品供给的便捷、高效等方面还有差距。三是公共法律服务资源配置水平有待提升,比如全省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特别是优质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等。

2024年,我们将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法治建设的重大部署以及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把人民群众的心声和呼声融入到法治云南建设中,将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聚焦点”作为厉行法治的“发力点”,在更高水平上建设惠及更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云南。

一是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水平。深入推进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严格落实文明执法工作指引,组织全省行政执法人员全员轮训,全面提高行政执法人员能力素质,开展执法突出问题整治专项监督,加强和规范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案例指导等工作,坚持柔性执法理念,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二是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持续推进“减证便民”行动,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最大限度利企便民。

三是进一步提升法律服务水平。深入落实“十四五”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推进我省城乡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均衡配置,推动“12348云南法网”、实体平台、热线平台“三大平台”融合发展,扩大“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范围,开展司法鉴定机构规范化建设评比和诚信等级评估,让人民群众共享普惠均等、集约便捷的优质法律服务。

我就介绍这些情况,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彭国军先生。

2023年度云南省法治建设群众满意率达到97.09%,连续4年保持在97%以上,我省的法治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效。

下面,请各位记者朋友就大家关心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

 

法治日报记者: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作为唯一一家保留了综合行政执法职能的省级部门。请问,近年来在执法规范化建设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有请云南省交通运输厅马德芳先生来作回复。

 

马德芳: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云南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工作的关心。省交通运输厅近年来以深化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为契机,不断强化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化执法体制改革,着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省交通运输厅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决策部署,配合省委编办指导推动全省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改革落地,在2023年完成了省、州(市)、县(市、区)三级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调整组建;立足于改革后执法体系重塑、队伍融合提升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深化基层执法队伍职业化、基层执法站所标准化、基础管理制度规范化、基层执法工作信息化的“四基四化”建设,深入推进《云南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素质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3年)》,组织执法人员开展全员轮训及岗位练兵,不断提升执法人员能力素质。

二是强化执法为民意识,转变执法理念。积极推行《云南省交通运输执法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对“车辆装载物泼洒污损公路路面、道路运输经营者逾期进行技术等级评定”等46项交通运输违法行为免处罚款,通过柔性执法提升普法和执法效果,着力优化交通运输法治化营商环境。2023年,各级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机关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4.96万件,其中,引导符合条件的轻微违法行为当事人及时纠错、主动消除或减轻危害后果,免予行政处罚的案件达11583件,确保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工作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三是紧盯突出问题,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连续三年开展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活动。特别是2023年,聚焦执法不规范、执法方式简单僵化等五个方面问题深入查纠整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开门搞整治,走访运输企业18496户次、发放调查问卷18319份、访谈从业人员31022人次,解决企业和从业人员经营中遇到的困难问题1033件,并对2466条问题线索逐一核查办理。省交通运输厅组成7个调研督查组开展3轮执法调研督查活动,复核重点问题线索30条,坚决纠正执法不规范、以罚代管等突出问题,以坚决的“自我革命”促进执法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

四是强化制度建设,建立执法规范化建设长效机制。制定印发《云南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办法》,确立常态化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机制。针对专项整治期间群众反映较多的“执法标准不统一”的问题,研究制定云南省交通运输行政裁量权适用规定和裁量权基准,对83项高频行政处罚事项、116项行政许可事项和5项行政确认事项的裁量权基准进行统一。制定实施《云南省交通运输厅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进一步健全执法人员轮训机制,每名行政执法人员每年度开展不少于60学时法律知识和执法技能培训,不断提升云南省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

今年,我们将以落实行政执法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各项任务措施为抓手,聚焦规范网约车运营、治理货运车辆超限运输等领域,持续深化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谢谢。

 

云南政协报记者:

请问2023年我省政务服务系统在便民利企方面取得哪些成效?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持续提升?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有请云南省政务服务管理局副局长徐静女士来作回复。

 

云南省政务服务管理局副局长 徐静:

非常感谢云南政协报记者对我省政务服务工作的关心。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是便利企业和群众生产经营与办事创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2023年,我们聚焦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堵点难点问题,加强协同服务,提升行政效能,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一,聚焦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一是深入实施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制度。动态调整并印发《云南省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3年版)》,指导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完成动态调整,并编制实施规范、完善办事指南。二是加大园区赋权力度。分别赋予89个开发区、滇中新区、磨憨—磨丁经合区、自贸试验区省级行政职权事项74项、87项、84项、128项。三是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明显。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促进经营主体倍增,企业开办时间由5个工作日压减至1个工作日以内;实施涉企经营许可改革349个事项;省级用地审批时限压缩50%,环评、节能审查时限压缩超60%。

第二,聚焦规范管理,效能持续提升。一是强化政务服务大厅建设。着力规范事项进驻、办事服务、评价监管,在全国率先公布了州县级政务服务中心进驻事项负面清单,州县级事项进驻率分别达到98.58%、96.14%。二是优化窗口设置。实现县级以上政务服务中心综合咨询、帮办代办、“跨省通办”和“省内通办”“一件事一次办”、惠企政策“一站式”服务、“办不成事”反映等窗口设置全覆盖。三是规范便民服务。督促各级政务服务大厅整改政务服务便民领域存在的问题,梳理公布了28个部门单位涵盖12个民生领域的106项便民服务事项。四是严格办理营商环境投诉举报。24小时常态化受理企业和群众营商环境投诉,2023年收到投诉7145件、办结销号6682件。

第三,聚焦办事体验,服务持续升级。一是实施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双十百千”工程。开展服务体验提升、平台支撑赋能等攻坚行动,解决了一大批企业和群众办事堵点问题,建成助企惠企和民生保障服务专区,提供1056项助企惠企、780项民生保障政策服务,梳理上线229项高频服务事项并将104项接入国家平台。二是深入开展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营商环境专项行动。紧盯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中梗阻”问题,查找办事拖延、互为前置、违规审批、数据壁垒等涉行政审批堵点问题并督促整改,已基本整改到位。三是以“一件事一次办”为抓手推动政务服务集成办。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和民生服务,持续推出116项“一件事一次办”,全省累计办理62.8万件。四是扎实开展政务服务体验活动。从企业和群众视角体验办事流程,深入开展纾困解堵,涉及系统应用、管理服务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五是涉企政策“回头看”工作取得实效。组织21个省直部门和16个州(市)共梳理涉企政策531个,编制操作规程283项并网上公布,实现了涉企政策操作规程“一网发布、一键查询”。

下一步,我们将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一是完善政务服务渠道,推进“大厅办事‘只进一门’、网上办事‘只进一网’、掌上办事‘只进一端’、自助办事‘一机办理’、回应诉求‘一线应答’”。二是创新政务服务模式,推进关联事项“集成办”、容缺事项“承诺办”、异地事项“跨域办”、政策服务“免申办”、一般事项“免证办”,提升服务温度、延伸服务广度、拓展服务深度,切实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三是强化数字赋能增效,持续提升公共应用支撑、数据供给质量、有序实现共享、办事体验一致等能力。四是推动服务扩面增值,提升服务温度、延伸服务广度、拓展服务深度。五是加强政策制度建设,完善标准,健全体系,强化政务服务效能监督。

谢谢。

 

中国改革报记者:

请问,2023年,在助力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我省律师行业具体有哪些举措?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有请云南省律师协会会长万立先生作回复。

 

云南省律师协会会长 万立: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良法善治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2023年,云南省律师行业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中的专业作用,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助力我省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提升,帮助民营企业在法治轨道上稳步发展取得实效。

一是深入开展“万所联万会”活动,精准定点服务民营企业。全省各级律师协会积极深化落实“万所联万会”工作机制,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万所联万会”活动走深走实,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省已有990余家律师事务所与880余个商会通过签订合作协议、聘请法律顾问或者组建法律服务团等形式建立“一对一”“一对多”联系合作机制,参与法律事务1266件。三家律师事务所服务案例入选全国“万所联万会”100个典型案例,44名律师入选我省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专业人员名录库。

二是持续提升“法治体检”服务水平,积极为民营企业“把脉问诊”。各州(市)律师协会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开展“优化环境促发展 普法强基补短板”主题活动,从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和依法维权等方面深化“法治体检”活动,服务村、社区中小企业和个体户,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治素养,提高企业守法合规经营能力。据统计,全省律师参与民营企业法律风险查找和防范1949件,发现法律问题(漏洞)971个,出具法律意见书、风险提示函13882份,起草审查合同15966件,为企业解决法律难题或法律纠纷25040件。

三是充分发挥律师行业法律服务保障职能,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省律师协会与省司法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通信管理局联合开展“服务实体经济 律企携手同行”专项行动,加大律师公益服务力度,搭建律企服务平台,组建法律服务专班,推动律师法律服务深度融入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各领域各环节,促进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经营主体合规治理机制逐步健全,法律风险和矛盾纠纷有效预防化解,企业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在《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昆明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起草、征求意见和审议等阶段,组织律师积极参与座谈、调研及论证,全方位发挥专业优势,积极为优化营商环境立法建言献策。

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安宁市作为云南省唯一连续4年上榜“赛迪百强县”、连续3年上榜“全国工业经济百强县”,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有请中共安宁市委副书记、安宁市人民政府市长浦泰先生做回复。

 

中共安宁市委副书记、安宁市人民政府市长 浦泰:

感谢你的提问,也感谢媒体朋友对安宁市的关心。近年来,安宁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和省、昆明市有关工作要求,以成功创建全国以及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为契机,全力筑根基、优服务、提效能,不断擦亮安宁营商环境“安心办”金字招牌。具体有5方面的措施:

一是聚焦有效制度保障,夯实法治基础“强硬度”。实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2022—2024年),建立会议、清单管理、工作通报、督查评价四项制度,统筹推进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加强涉企法律服务、着力提升商事审判执行质效、着力做好企业破产办理和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着力实施公平审慎智慧监管五大行动。组建纪检监察“亲清联络”组,以“督察+考核+问效”方式督进度、解难题。

二是聚焦政务服务提升,跑出便企惠企“加速度”。在全省率先成立投资项目一站式服务专区、“营商环境客服中心”、设立“营商环境观察站”、上线“安营棒”项目跟踪服务小程序、打造“安采贷”“助企贷”、金牌服务“税小二”团队,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开展“营商环境大讲堂+大家谈”、优化营商环境“三个听取”“三进服务”活动492次,不断提高政商沟通效率。

三是聚焦规范执法监督,优化行政执法“有态度”。全省首推“门前五包”星级评定,试点推行“潮汐式”就餐模式,创新推出“五安”小斑马、巾帼巡查队等执法模式,工作经验获省市推广。制定“五张清单”“减免责清单”1766项,全面柔性执法优化营商环境。

四是聚焦能动司法服务,助企纾困解难“加力度”。开通“立、审、执”绿色通道,设立商事调解室,建立“法院+邮政”集约多维送达体系,采取“活封活扣”等柔性司法措施,涉企合同平均审理周期下降到76天。探索“企业合规+公开听证”、企业合规异地协作机制,推动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工作走深走实。

五是聚焦市场主体需求,贴心法律服务“增温度”。开展“五个一”法治护企宣传活动,开通“司法+公证+定制”服务,深化“法治体检”助企纾困。在各街道设立“中小微企业咨询窗口”、女职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咨询及收案平台,强化中小企业及职工权益保障。

下步,安宁市将以入选“全国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县(市)”为契机,着力打造更加公平公正、透明高效、互利共赢的法治营商环境,以高质量法治护航县域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建设。

谢谢。

 

中国网记者:

我们从2023年度云南省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调查排名中了解到,楚雄州综合满意率达到了98.45%,位列全省第1名。请介绍一下楚雄州在法治服务群众、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谢谢。

 

宗霞:

有请楚雄州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龙俊波先生作回复。

 

楚雄州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 龙俊波: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楚雄州法治建设工作的关注、关心。一直以来,楚雄州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践行法治为民的宗旨,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调查综合满意率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前列,为有力推动楚雄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法治基础。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三个方面:

一是规范执法司法行为,依法保障人民权益。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聚焦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诉源治理”为切入点,设立诉前委派调解中心11个、巡回审判点112个和诉讼服务站55个,推动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深入推进市场监管、农业、应急管理等7大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建立行政执法案卷半年抽查制度和案卷质量正负面清单通报机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和每一项执法决定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二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全省范围率先梳理调整公布州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361项,148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16项企业和个人高频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全州政务服务事项办结时限压缩率达77.1%,服务质量和效率得到双提升。在全州103个乡镇和部分社区、村(居)委会设立了行政复议受理点,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逐步彰显,群众和经营主体维权更便捷、更高效。深入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法规规章政策清理,出台《楚雄州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措施》,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三是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打通法治为民“最后一公里”。深化“云南智慧公共法律服务云平台”建设运用,推行“12348”线上法律咨询,全州共铺设215台“云岭法务通”和1106台“乡村治理通”法律服务机器人,实现群众法律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深入推进“一村(社区)一民营企业一法律顾问”和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全州1106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全方位开展公共法律服务惠企行动,组织627名法律服务工作者进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4293场次。有效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全州实现1个州级、10个县市、103个乡镇、1106个村社区“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积极办理律师服务、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公证事项、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43392件,为群众提供最直接最便利最实惠的法律服务。

法治建设永远在路上,人民群众满意是我们工作的最大动力。下一步,楚雄州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法治氛围。

回答完毕,谢谢。

 

宗霞:

谢谢龙俊波先生。

现在提发布会的最后一个问题。

 

 

文旅头条记者:

我们从2023年度云南省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调查中了解到,澜沧县综合满意率达98.22%,结合2023年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请问澜沧县在抓好法治护航边疆和谐稳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方面有哪些亮点?谢谢。

 

宗霞:

有请中共澜沧县委副书记、澜沧县人民政府县长罗爱平先生作回复。

 

中共澜沧县委副书记、澜沧县人民政府县长罗爱平:

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澜沧县法治建设工作的关心、关注。近年来,我们立足边疆民族地区特点,深化法治实践,为边疆和谐稳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做法:

一是创新方法手段,不断提升矛盾调处质效。紧扣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澜沧实践,积极探索边疆民族地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径。成立“茶法绿网”品牌法律服务点,组织法官、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联合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在尊重民族地区各民族习惯的基础上,注重发挥村干部、民族带头人作用,实施便民高效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服务,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如在景迈山地区,有效化解处理了“祖宗古茶树之争”、古茶林承包经营等重大纠纷。2023年,澜沧县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302件,成功调解1295件,调解成功率达99.4%。

二是织牢普法网络,延伸普法触角到底到边。大力推进民族地区、边境地区特色法治文化阵地和载体建设,先后创建5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94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1个乡村法治文化阵地,实现村村配齐法治文化设施和宣传设备。聚焦“法治宣传固边防”,把法治宣传融入百姓生产生活,结合边民补助发放等群众关注工作,开设“澜沧法治移动微课堂”,组建民族特色普法工作队16支,广泛、深入开展“汉语+民族语言‘双语’”巡回宣讲,针对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法律意识淡薄农村青壮年、边境地区群众、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等10类重点人群开展面对面、点对点普法覆盖率达100%,不断提升边疆群众法治意识,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守国门、护边寨、树新风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持续加强。

三是加强立法保护,法治保障机制不断坚实。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优势,围绕保障社会和谐、保护民间传统文化、助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颁布实施一系列的条例和决定,有力筑牢法治屏障。如在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过程中,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为抓手,以“三治融合”为依托,不断健全完善景迈山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先后颁布施行了景迈山古茶保护条例、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景迈山保护条例实施办法等,用法治全力护航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努力,把澜沧的法治建设不断推向深入。希望各位媒体朋友们一如既往地关注、关心澜沧,也欢迎大家到澜沧感受全球唯一的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和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魅力。

谢谢。

 

宗霞:

谢谢罗爱平先生。

今天发布会的记者提问环节到此就结束了,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也特别感谢来自不同领域的7位发布人带给大家的权威发布和解答。

各位记者朋友,我省始终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深入地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地深化法治云南建设。2024年,我省将坚持强化为民服务理念,紧紧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推动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希望记者朋友充分宣传好、报道好今天发布会的相关内容,并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宣传、报道我省法治建设的工作成效,让我们大家一起为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新篇章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促进全社会形成关心法治建设的浓厚氛围!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