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高速看中国(本栏目已于2021年6月22日归档)
【沿着高速看中国】129公里洱海生态廊道成青年网红打卡点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04-22 10:30 【字体:

“如果你不开心就来这里,骑骑车、吹吹风、喂喂海鸥”“这温暖的海风、美丽的海景,为我们的爱情故事锦上添花”“洱海的生态廊道,解锁看海新高度”……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银桥镇磻溪村,靠近洱海的一段S型弯道成了新晋青年网红景点,红遍抖音。来大理的年轻人,喜欢把到S弯打卡当作“大理的万千风格之一”。

S弯的一侧是洱海,视野开阔,日出和日落时分尤为美丽;另一侧是磻溪村三坊一照壁的白族建筑房屋,青色的瓦顶飞檐直指蓝天。大理129公里洱海生态廊道的沿途,湿地、水杉、小树林、白族古村落……像网红S弯这样的美景让人一路惊喜连连。

2018年3月,采用PPP模式建设、总投资91.91亿元的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即洱海生态廊道项目)启动。这个包括生态修复及湿地建设、生态廊道建设、生态搬迁、管网完善、科研试验地建设的工程,不仅是对洱海水生态系统的抢救,更是大理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产业协调发展,提升生态城市建设和全民环境保护意识的一项重要工程。

129公里洱海生态廊道及6700亩湖滨缓冲带湿地建设共跨越9个乡镇,根据规划,廊道建设工程涉及的村庄段向后腾退15米、郊野段向后腾退100米以上,清退近240公顷农用地。

经过与群众的无数次沟通,2018年12月底,1806户7270人搬迁到苍山脚下的“1806”特色小镇,除建房、装修外,当地政府对农户的土地也进行了补偿。“原来湖边的住房是村里的宅基地,现在补偿的土地是国有土地,可以上市交易。”洱海生态廊道建设工程指挥部行政部副部长李学鑫说。

2019年8月21日,杨必宁和妻子在生态廊道边经营的客栈复业了。而这一天,正是5年前他们客栈开业的日子。

杨必宁夫妇5年前来大理旅游后,便决定辞职,从北京搬到大理居住。他们租下喜洲镇仁里邑村的一栋3层小楼开了家客栈。“不是为了做生意,而是喜欢大理的山山水水和淳朴的民风”。

68岁的房东杨志龙和老伴也用自家院子开了一家客栈。两家客栈各自经营,和谐相处。他们的房子之前并不在洱海边,生态廊道建设时,刚好拆到他家的院子前。

杨志龙等村民都很关心工程的进展,他们“组团”到项目建设现场观摩、监督,对项目的外观、功能等提出很多疑问、建议,有的建议还被指挥部采纳。

2020年年底,洱海生态廊道环湖主体工程建设完成,修复生态湿地790公顷、生态岸线32公里。2021年1月16日,从阳南溪至才村的12公里洱海生态廊道体验段向公众开放,沿途有三圣岛、龙龛码头、古生村、海舌湿地公园等景点。

生态廊道建成后,杨志龙和杨必宁的客栈变成了海景房。现在每天都有客人通过网络预定。

李学鑫介绍,129公里的廊道建设工艺复杂,涉及道路、园林绿化、桥梁、码头、文物保护等。比如施工团队利用分段分次压实的方法,将路面沥青压实后的空隙率控制在20%左右,使沥青混合料内部形成排水通道,不仅提高雨水透入路面的排水效果,还可降低噪音;根据苗木不同习性调配合适的种植土PH值,成功解决了高原湖滨缓冲带绿化种植苗木成活率低的难题。

     |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