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高速看中国(本栏目已于2021年6月22日归档)
【沿着高速看中国】云南网Vlog | 行驶云南思小高速,尽赏云南生态之美
来源:云南网       2021-04-20 16:41 【字体: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于10月11日-24日在云南昆明召开。在COP15召开之际,4月12日至4月16日,记者沿着云南思小高速,从普洱市思茅区一路向南进入西双版纳,看我国这条唯一穿越热带雨林保护区的高速公路之美,探寻沿途的生态保护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美丽缩影。

点击视频↑↑↑,云南网记者带你看思小高速沿线生态美

 

风景之美:“车在林中行,人在画中游”

记者沿着思小高速,探索云南生态之美。交投集团供图

沿着思小高速,记者在普洱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看到了云南咖啡走出大山走向世界的发展之路;在普洱老董寨了解有机茶种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茶树共生的生态和谐之景;呼吸着普洱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里清新的空气,听着长臂猿、白枕鹤等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快乐啼鸣;漫步于倚象山半山酒店,体验行走于云端之上的康养之旅;寻迹那柯里茶马古道,发现从茶马古道到现代化立体交通的巨变式发展。

普洱国家公园中可爱的小熊猫,喜爱与人亲近。记者 张玛睿 摄

同时,在西双版纳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听“象爸爸”们讲述救助亚洲象的动人故事;夜游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惊叹于萤火虫们的翩翩起舞,听讲解员阐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一路行进,记者亲身感受到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震撼于云南生物多样性的美丽壮阔。

从普洱市思茅区向西双版纳小勐养方向进发的途中,高速路两旁山上的植被变得越发茂密碧绿,气温也逐渐升高,有了更浓郁的热带味道。随着车子的行进,路旁各品种五颜六色的花草树木交替变化,连绵不绝。一段全长37公里的原始森林之旅给人以步入秘境般的体验,原本枯乏的车程,反而时时充满了惊喜,给人以“车在林中行,人在画中游”的特殊境界。

思小高速普洱至景洪段的不少路段都种植有热带特色的树种。据统计,有榕树、灯台树、凤凰木、假槟榔、大王棕、大油棕、刺桐、紫薇、红花羊蹄甲等乔木,约11.2万株。还有叶子花球、扶桑、黄金榕球等灌木及木春菊、朱蕉、红桑等地被,绿化美化约109.97万平方米。

 

生态之美:为保护古树,多花30万元延长引道

云南交投普洱管理处督查督导员徐景江介绍,思小高速于2003年6月开工,2006年4月6日建成通车,全长97.75公里,工程预算约39.95亿元。公路沿途植被茂密,动植物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如何既能保护好生态环境,还能打通西双版纳乃至东南亚地区与云南滇中、滇南地区交通运输主动脉,这对思小高速的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

经过思小高速,在西双版纳与亚洲象亲密接触。记者 张玛睿 摄

徐景江表示,思小高速建设期间,为做好沿线的生态保护,公路指挥部按照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的“环评报告”要求,采用简单的、断面小的施工方案。尽量保留天然的一草一木,减少林木破坏,严格控制桥梁下部及路基边线附近树木的采伐,对桥下高大的林木采取截枝断顶的方法尽量予以保留;对公路沿线珍稀植物挂牌保护,不能动一枝一叶,对线路中桥墩位置的珍稀植物实行迁移保护。

她还向记者讲述,当时高速建设过程中,在野象谷北互通区有一棵270多年的古树,就在新建高速路的中央,因迁移后很难成活,为保护这棵珍贵古树,建设方多花30多万元,延长引道绕开了古树。

思小高速公路还穿过野象谷,为了在建设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野象等野生动物的干扰,参与建设的3万多人默默进驻、悄悄动工。每当野象出现时,施工人员就及时暂停施工,并组织专人防护,疏散围观群众。渐渐地,野象与施工人员也变得亲近起来。此外,公路的桥梁下为野象留了通道,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干扰,同时设置了人性化的标志牌、生态隔音墙,提示过往驾乘人员保护野生动物,爱护生态环境,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不破坏”“不打扰”,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发展之美:打通交通瓶颈,沿线群众增收致富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同时,沿线居民们也收到了大自然的馈赠,实现了脱贫致富。在普洱市宁洱县那柯里茶马古道小镇,92岁的李明珍奶奶讲起茶马古道到思小高速的变化历程时,格外感慨。“小时候因交通不便生活困难,我们几乎连肉都吃不上几顿,时常以野菜果腹,出行还靠骑马。如今交通便利了,出门有高速、有火车还有飞机,生活比以前好了太多!”她说。

宁洱县那柯里茶马古道小镇的群众,在交通改善后,靠茶叶增收致富。实习记者 夏苇 摄

李明珍的孙子高仕兴,今年26岁,从茶学专业毕业后就回到了那柯里,“以前,父母还要外出打工养家,现在,全家人只需要把家里20余亩茶园管理好就行。”他说,正因为思小高速的便捷性,加上家里的茶叶质量不错,如今已经完全不愁卖,一家人全身心投入到茶叶种植,收入逐渐增加,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他目前正致力于做有自家特色的高品质茶叶。

宁洱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唐春丽介绍,发展乡村旅游前,那柯里全村1500亩耕地几乎全是“看天收”的旱薄地,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自从“全域旅游+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路子在该村全面展开,依托那柯里村的优美风光、茶马古道和茶马驿站资源打造乡村旅游经济,那柯里村逐渐蝶变成“网红打卡地”和百姓创业新“洼地”,未来可实现上万人在此就业创业,年可接待游客90余万人次以上。2020年接待旅游人数61.3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3亿元。

发展的同时,宁洱县也注重生态保护,在建设特色小镇和开发乡村旅游的同时,注重保护具有特色性和典型性的乡村资源,避免对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造成人为的开发性破坏,保护好古村落、古建筑、古树、名木等珍贵资源,正确处理特色小镇建设、乡村旅游开发与传统元素保护的关系,按照均衡兼顾的原则,对建设和开发经营行为进行规范,努力形成生态、人文、经济、社会互相促进的良性发展格局,宁洱县保护和开发并行的发展思路正是思小高速沿线各个地区的一个缩影。

结  语

时至今日,思小高速已经通车15年。目前,年车流量已由刚通车时的每年142万辆,提升至每年403万辆。数字攀升的背后,彰显出思小高速对沿线地区旅游经济拉动的重要作用,思小高速的贯通不仅带动沿线地区群众脱贫致富,还实现了筑路成景,激活绿色经济,串起美丽乡村的未来发展新格局。

思小高速随处可见民族特色元素。实习记者 夏苇 摄  

如今,一辆辆私家车、大巴车、货车昼夜不息地穿行在思小高速上,一车车高原水果、茶叶、咖啡、民俗文化品正沿着思小高速走向国内外市场,持续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西南边疆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往来,也为即将在云南昆明召开的COP15增添了一抹翠绿的“思小”底色。

     |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